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必須長期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進口農產品只能用來調劑余缺,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能完全依賴國際市場。要結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和資源條件,對主要品種進行戰略平衡,合理確定目標定位和主要農產品發展的優先順序,確保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保持100%自給。
把13億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關鍵是要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重點要在耕地、政策、科技、人才、制度等方面下工夫。
耕地是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基礎。要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同時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努力提高耕地質量。
政策是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關鍵。這幾年中央政策好,農民種田有積極性。今后還要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重點是增加農業補貼,提高收購價格,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
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依靠。我國農業科技與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較大。
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做大做強現代種業,研發推廣新型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水平。
農業農村人才是強農興農的根本。要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重點是提升基層農技人員素質,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著力培育一大批種田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等新型職業農民。
制度是農業穩定發展的保障。要堅持家庭承包經營,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在此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