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10月12日電(記者 劉穎 吳嫣然 曹啟心)重陽節,又稱“踏秋”,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1989年,我國將重陽節定為“敬老節”,2012年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把重陽節明確為“老年節”。今年重陽節是10月13日,恰逢周日。按照傳統習俗,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但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現在,大家還會過這樣一個節日嗎? “您知道重陽節嗎?”“不知道!”“您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我們不關注這個”。昨日下午,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來到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隨機走訪中發現,有近半數路人不知“重陽節”為何節。“重陽節,好像是吃粽子吧。”一中年男子說,平時工作忙,又不太注意農歷日期,加上和家里的老人從來不過這樣的節日,所以對重陽節沒有什么印象。 與此同時,很多老年人也感覺到,在這個尊老敬老的傳統節日里,很少有過節的感覺。“孩子都太忙,平時就很少回家,更別說‘重陽節’了,他們肯定沒有時間回來過的。”家住匯林閣東區的兩位老人說,“‘重陽’和平時沒什么兩樣!” 采訪中,也有不少市民認為,重陽節不應該被遺忘,中國任何一個傳統節日都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重陽節,有登高、吃重陽糕、賞菊并飲菊花酒、團圓、祭奠等習俗,這些習俗都是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老人的尊重、對美好未來的期盼與寄托。在此,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號召網友們:過節記得回家看看父母,不能回家的,重陽節也要給父母打個電話,送上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