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空港新城嵩明縣距昆明市區34千米,距昆明國際長水機場22千米,處于昆明“四環十七射”交通網絡規劃的重要節點、昆明“半小時經濟圈”內,區位優越,交通發達,素有“滇東北門戶”之稱,并享有“花燈之鄉”、“龍獅之鄉”、“肥酒之鄉”、“民歌之鄉”的美譽。
2013年是昆明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第三年,也是關鍵之年,嵩明縣按照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的安排部署,大力宣傳,提升空港新區品牌形象,確保“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功。
據統計嵩明縣有林業用地60.57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49.5%;非林業用地61.7萬畝,占50.5%。有林地44.69萬畝,疏林地0.9萬畝,灌木林地5.6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2.4萬畝,苗圃地0.47萬畝,宜林地6.48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44.9%,林木綠化率50.3%,活立木總蓄積量243.4萬立方米。
嵩明縣在現有的林地資源,以及2006年再次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的基礎上,積極響應上級爭創“國家森林城市”的號召。一年一個成效,一年一個臺階。
2008年到2011年,嵩明縣累計籌集社會各方面資金2 350多萬元參與森林城市建設,有力地推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的全面開展。2010年10月,嵩明縣人民政府決定成立嵩明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分指揮部,具體負責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確保創建工作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并從組織上保障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的有效開展。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由農林局局長王建坤擔任辦公室主任,副局長楊云春擔任辦公室副主任,工作人員由相關人員組成。
2010~2012年,嵩明縣累計新增綠地86.73公頃,綠地率36.86%,綠化覆蓋率43.2%,人均公共綠地12平方米;義務植樹完成533萬株;建成公園12個,公園綠地面積達29.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平方米。公園綠地布局科學合理。建成有規模的公園有廣場有河濱公園一期、河濱公園二期、法界寺銀杏郊野公園、蘭茂廣場、銀杏廣場、園博公園、毓秀公園、法界寺森林公園等。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園林單位、園林小區評選創建工作,從2008年以來,全縣已創建城區園林單位75家、園林小區5家。2010年,嵩明縣通過省級園林縣城的驗收,成為省級園林縣城,榮獲“云南省綠化模范縣”稱號。
截至2013年3月,嵩明縣累計新增綠化面積88 171畝,城鎮綠化完成164.78萬平米,面山綠化完成59 516畝,“五采區”綠化760畝,村莊綠化完成8 598畝,植樹136.72萬株,各種道路綠化完成511千米,河道溝渠綠化完成632千米,機耕路綠化334千米,墳山墓地綠化45萬株,攀援植物種植122萬株,義務植樹完成533萬株,苗木基地建設完成15 470畝,核桃種植完成62 500畝,楊樹種植完成44.54萬株,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9 700畝,中低產林改造完成4 500畝。主題森林公園建設完成3 000畝的法界森林公園建設任務及掛牌工作。綠色廊道建設完成50.4千米,宣傳創森工作編發嵩明農林信息12期,制作宣傳標牌5塊,發放昆明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手冊900本,發放森林城市幸福昆明宣傳手冊4 000份。完成鄉土樹種使用與公眾態度問卷調查,市民最喜愛的樹種問卷調查。2011、2012年縣本級共投入森林城市創建資金1 587萬元。
經過連續不斷的艱苦努力,嵩明縣形成了縣城、集鎮、鄉村綠化一體化的景觀格局,基本實現了縣城、集鎮、村莊、道路、河道全綠化全覆蓋的基礎目標。2011年和2012年作為創森工作開展的攻堅克難之年,重點工程逐一突破,景觀亮點不斷顯現,市域森林面積不斷增加,林業經濟不斷壯大,生態文化氛圍更加濃烈,森林健康與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縣域生態軟實力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質量有了較大的提升,為2013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