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客運要跟上(關注鄉村公路②)
新建縣內統一的農村客運車,車身標明了核定座位數。
本報記者 魏本貌攝
縣鄉大動脈:小型客車唱主角,核定載客10人的車輛,最多時擠了19名乘客
11月1日上午9點多,江西新建縣縣城長堎鎮花果山農村客運站的人流漸漸多了起來。公路兩旁停放著六七輛全順客運車,車前標示著營運線路,售票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常:“到大塘鄉的,馬上就走”、“有沒有去象山鎮的,還有座位”、“去金橋鄉,8塊了”……
“最近好多地方都在修路,公交車過不去,去鐵河鄉只能坐小型客運車。”老家在鐵河鄉的江大媽,兩年前來到新建縣縣城居住,經常往返于兩地。江大媽說,對沒有私家車的人來說,從縣城到其他鄉鎮,首選還是乘坐農村客運。
江大媽說的客運車是當地生產的一種比面包車稍大些的客車,大約能載人十幾位。跟隨江大媽,記者坐上當日從縣城長堎鎮到60多公里外鐵河鄉的一輛客運車。既不是周末,也不是節慶,乘客并不是很多。9時20分,客運車準時發車,核定載客10人的車輛,此時已擠進16人。為增加載客量,司機還將車內三排座位改成四排。沿途司機不時停車招攬乘客,最多時車上共19名乘客。
從新建縣縣城通往鐵河鄉的部分水泥道路已損壞,路上坑坑洼洼,客運車經過時塵土飛揚,道路兩旁的植物上覆蓋著厚厚的灰塵。因為道路維修,汽車不得不繞道經過鄉村小路,道路狹窄處兩車相會也很困難。即使這樣差的路況,車速一度達到60公里每小時,車內乘客還被顛出了座位。
江大媽告訴記者:“這客運車呀逢年過節乘客最多,沒座位時得一路站著,腿腳都伸不直,夏天車內沒有空調,非常悶熱。票價按距離算,坐到終點站鐵河鄉15塊錢,旺季還要漲價。”
據悉,新建縣縣鄉、鄉鄉間每年近百萬人次的人流量,農村客運是當地百姓進城下鄉最主要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