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昌寧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核桃之鄉”。 2006—2012年全縣共發展核桃110.8萬畝(其中工程造林54.15萬畝),全縣現有核桃種植面積166.2萬畝,投產面積75萬畝,其中:初產期30萬畝,盛產期45萬畝。核桃干果總產量23000噸。產值6.9億元。農民人均核桃面積5.2畝,農民人均核桃收入2180元,占農民人均全年總收入26%,核桃收入1萬元以上有8700多戶,10萬元以上有14戶。全縣有117個村1493個村民小組種植核桃,有10個鄉鎮的核桃種植面積在10萬畝以上,有40個村民小組的核桃種植面積在1萬畝以上。現有核桃專業合作社38個,有核桃加工個體工商戶、企業130多家,除產銷本地核桃外,每年還吸引鄰近縣區4000多噸核桃干果到縣內加工銷售,全縣年加工能力27000噸,是滇西核桃的重要集散地。“昌寧核桃”已注冊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成為云南省首個核桃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保山市首個核桃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經昌寧時曾在《游記》中寫道:“郡境所食所燃皆核桃油。其核桃殼厚而肉嵌,一錢可數枚,捶碎蒸之,箍搞為油,勝芝麻菜子者多矣。”這充分說明了昌寧核桃種植的悠久歷史,昌寧核桃多而廣泛。在昌寧的山水間,無論是野生種還是栽培種,古核桃樹、古核桃群、核桃王比比皆是,在昌寧縣灣甸鄉芒回村背陰寨豹子洞原始林中,有一片古鐵核桃樹群,樹齡最高的已近千年。古鐵核桃樹群中最大的一株胸徑2.2米,樹高50米,經測算單株活立木蓄積量達94立方米,這是目前發現的樹體最大的古鐵核桃樹。在翁堵鄉立桂村的團山,農戶馬相華家有棵古老的細香核桃樹,經測量其樹圍6.7米,樹高30余米,主干2米以上,有三個較大的分支,樹幅覆蓋面積近1畝,主人介紹此樹已有好幾百年的樹齡,每年還能產果2500公斤,被當地人譽為核桃樹王。在海拔1740米的柯街鎮仙岳村有三棵細香核桃古樹,樹高約10米,基徑1.1米,樹姿呈匍匐狀,樹干已空心,僅樹皮部分存活著,樹枝已經多次更新,每株每年結果仍達5000多個。據考證,樹齡已達500年以上,當地人稱之為核桃三祖公。
“格子格,柜子柜,里面躲著四姐妹……”,這首在昌寧山鄉世代相傳的童謠,說的就是核桃悠久的種植歷史、核桃文化。在昌寧的山區,群眾都把核桃視為神樹,大家一起來愛護它,保護它,從不隨意砍伐,年復一年核桃給人們帶來很多的效益。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述到:“核桃仁補血養氣,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很好的說明了核桃的藥用價值。昌寧民間用核桃仁、菊花、冰糖治理腦神經衰弱,效果極佳;給讀書孩子多吃核桃,幫助孩子們健腦、益智。核桃還是昌寧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美食,各種核桃菜肴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綠色環保,如今核桃已從農家飯桌走進了酒店宴席,成了昌寧人接待貴賓的特色食譜。農村討親嫁娶時,核桃更是壓箱底的寶物,而且還要把核桃縫入喜被的四個角落,以祈求新婚夫婦和和美美,大吉大利。在昌寧,有許多地方因核桃而得名,如核桃林、核桃樹洼、核桃樹丫口、核桃樹嶺崗等等。
幾年來,昌寧從山區農業縣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優勢,把加快核桃產業發展作為建設特色農業縣的重中之重來統籌謀劃,將昌寧核桃產業打造成一項綠山保水、富民興縣的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