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項目為依托、園區為帶動,狠抓基地建設、龍頭培育等各項關鍵性工作,促使全市中藥材種植以燎原之勢向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的發展格局靠攏,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是種植品種多: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立足優勢、找準藥材,宣威市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野生藥材種類繁多。據初步統計全市現有中藥材品種300余種,主要種植品種有三七、重樓、金鐵鎖、瑪卡、燈盞花、金銀花、白術、當歸、板藍根、杜仲、黨參、半夏、木香、續斷等50余個。
二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目前種植面積已達5萬余畝,比上年增20 %,其中:三七15000畝,金銀花15600畝,重樓2100畝、瑪卡1630畝、燈盞花1100畝,其余中藥材種植面積1400余畝。
三是種植模式不斷創新。種植方式由過去單家獨戶小面積種植發展為以公司+基地+農戶和種植業大戶為主的規模化種植。目前比較典型的規模化基地有:熱水鎮依托龍津藥業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模式,訂單種燈盞花1000畝;云南世民程皇有限責任公司入駐格宜鎮石磨村向農戶租賃土地,發展連片種植700多畝中藥材,發動群眾自主種植當歸、黨參、丹參、紅芹等中藥材。宣威市浩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依托來賓、龍場、樂豐訂單種植金銀花11000畝。寶山鎮寶源科技開發公司在安益村租地1200畝種植瑪卡、金鐵鎖、半夏、續斷、黃芪、黨參等8個中藥材品種。宣威市天惠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在阿都銀廠種植瑪卡800余畝,種植大戶朱立勛在文興鄉流轉土地1400畝種植木香、續斷。
今年以熱水、寶山、西寧、來賓、阿都、落水等為主的鄉鎮集中流轉土地種植重樓、金鐵鎖、瑪卡等中藥材達24000多畝。通過園區示范帶動,現全市中藥材種植標準化、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發展勢頭良好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