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和物流配送系統,對于具有易腐性、單位體積大、經濟價值低等特點的農產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發達國家便捷的交通網、完善的服務體系和配送系統、有效的保鮮設備、快速的信息處理網絡,為農產品實現貨暢其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美國農產品78.5%從產地通過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農產品流通環節少、速度快、成本低、營銷效率高。日本農產品流通的公共設施以及保鮮、冷藏、運輸、倉儲、加工等服務體系十分完備。
發展農產品流通配套設施系統是一種必然趨勢,因此,必須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農產品流通配套設施系統。鑒于農產品的特殊性,要重視以下問題:一是農產品庫存管理問題;二是農產品運輸問題。對于生鮮農產品而言,時間資源是最為稀缺的;三是合理確定農產品的配送半徑問題;四是農產品綠色物流問題。只有妥善地解決好了這些問題,農產品流通渠道才能更為通暢。
加大政府調控和政策支持
美國政府不直接干涉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但對農產品物流實行了積極的調控。日本政府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快企業改革,完善市場體系,規范物流市場秩序,為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政府重視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農產品產地興建了大批配送中心,并推動大型超市與農場的直接合作。在物流與配送技術、管理咨詢、教育等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加快物流和配送領域的對外開放,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此外,政府還提供權威的信息服務,從而指導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
中國政府應在法制完善、農民培訓、市場體系建設、市場主體培育、國際合作和信息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為加快農產品物流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應加強交通運輸、貨運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鄉村公路、鐵路網絡的布局,改變目前農產品產地交通閉塞、運輸條件落后的局面。同時出臺相關政策,廢止各地方不合理的道路交通費用,減輕農產品流通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