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云南鐵皮石斛鮮品價格從上一年的600-800元/公斤,下跌至600元以下,部分跌至300元,引起云南業界擔憂。
受石斛種源、種植規模、種植模式、管理水平、產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石斛產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思考。
“市場以次充好,企業弄虛作假,種植戶為追求產量大量使用化肥,為防治病蟲害使用不規范農藥。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盲目發展,規模惡性擴大?!睒I內人士分析認為。
云南作為一個石斛產業大省,竟遭遇市場價格的不公,為何?在楊明志看來,關鍵石斛消費水平與意識滯后于石斛種植增長、市場的開拓、深加工進展緩慢以及宣傳力度的不足等幾個方面。
“石斛消費水平與廣大群眾意識發展跟不上石斛種植的發展步伐,這是云南石斛產業發展的一大制約?!睏蠲髦颈硎?,由于石斛的極高利用價值和種植帶來的豐厚利潤,致使國內出現一陣陣“石斛熱”,云南更是以迅猛的速度發展了起來,特別是鐵皮石斛,相比紫皮石斛更能適應云南大部分地區的環境,價值也更高,因此種植面積呈直線增長;但是,石斛屬于高端消費品,有人就計算過,個人平均每月石斛的消費費用千元左右,如果食用提取物等更精細深加工的石斛產品則更高,這種高消費方式對于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云南而言,發展面和速度必然是受限的;另一方面,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大眾對石斛的認知度不高,很多人不知道石斛為何物,更不知道它有什么功效與作用,自然就沒有消費的欲望和需求,云南本土的廣大消費市場就這樣被埋沒了。因此,無論是對石斛的消費水平還是消費意識,就云南省而言,都是跟不上石斛種植爆發式的增長的。
同時,云南石斛產業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市場的開拓,產品的銷路,這在普通的石斛企業和種植戶中比較普遍。
業界人士表示,過去云南石斛產業只注重石斛的源頭生產,埋頭苦干,卻不問銷路,導致石斛市場的開拓和營銷人才欠缺。而且種植戶與企業沒有形成合力,缺乏資源的整合手段和能力,產品深加工滯后。
“宣傳力度的不足,沒有自己的市場就沒有說話權?!睋蠲髦窘榻B,云南每年種植的石斛,8成左右都是浙江、廣州等商客收購,沒有強力主動議價權,價格上容易受打壓,造成被動接受低價。這歸根結底還是沒有開拓出屬于云南自己的石斛市場,很多種植基地和種植戶,特別是農戶,對開發市場、找銷路的能力有限,甚至是沒有,只能被動等待客商上門收購。從云南石斛產業整體來看,都存在無法掌控市場,該產業的發展因此受到極大的制約。除此,打造、培養和推廣屬于云南本土的石斛品牌也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和長遠發展的舉措。
此外,石斛目前被國家列為可用于保健食品原料,而申報一個保健食品許可,需要向國家食藥局申報,周期需要3-4年,費用50萬元以上,高門檻政策,讓本土企業望而卻步,嚴重制約云南石斛產業向深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