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得祿鄉肥谷村當歸種植助力產業扶貧
在得祿鄉肥谷村這一片地,以前種洋芋一畝地除去人工、化肥基本上沒有多少收入,有時候天氣干旱時甚至顆粒無收,但自從開始種上當歸,那收入真是翻了好幾番。”深秋時節,正是當歸的收獲期,肥谷村田地里到處都是采收當歸的農民身影。
來自甘肅的收購商一邊算賬,一邊說“這里種植的當歸個頭大、品質好。我們已經和村委會簽訂了收購合同幾年。”
今年的當歸比去年價格跟去年差不多。一公斤能賣到7.5元至8元。按照畝產800千克至1000千克計算,一畝地大約有8000元收入。貧困戶陳龍說:“今年一共種了4畝,前前后后一共賣了三萬多塊錢。當歸收益這么好,我打算明年繼續擴大規模。”
村主任范守朝算了一筆賬:今年全村700多戶共種植當歸2100畝,戶均3畝,銷售收入1575萬元。
肥谷村氣候寒涼、海拔較高,這是無可改變的自然現實,但恰恰是這一氣候特征適宜當歸種植。如今,全村僅僅依靠當歸這一項產業不僅點燃了貧困群眾積極奔小康的熱情,也激發了大家“不等不靠不要”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