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途徑何在
“農業物聯網項目要以‘測得出、傳得快、算得靈、用得好’為建設標準,重點在功能設計、核心技術、推進機制等方面尋求突破。”張合成對記者說。
據介紹,農業部正在積極謀劃,爭取在財政部的支持下啟動“益(e)農計劃”,系統推進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與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同時,正在研究建立農業信息補貼制度,加快推動將農業物聯網相關產品和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以此鼓勵電信運營商、IT涉農企業、科研院校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導下的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維護市場化,合力推進農業物聯網發展。
“農業物聯網是個復雜的工程,總體處于試驗階段,既要重視它,又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要與現有信息化工作結合。”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表示,物聯網發展應用應突出重點,要優先從基礎好、規模化程度高的行業入手。他認為,應在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生產過程精細管理、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監控系統等領域優先發展。
面對國內傳感器的發展現狀,有關專家表示,要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吸收并重。提升農業物聯網的自主創新能力,難度大的技術要加快引進吸收,短平快的技術要自主研發,把傳感器轉換成低成本、便攜式的儀器設備,通過單項技術突破與集成應用并舉,加快技術研發應用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