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縣:算清三盤賬 建立七機制,全力推進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工作
為建設平安農機,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墨江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科學謀劃、精心組織,深入推進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工作,實現了農機安全生產平穩運行。
算清“三盤賬”,做好疏導工作
一是算清信用賬。講清楚變型拖拉機報而不廢是一種違法行為,將逐步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內容。在誠信體系中有不良記錄將產生不良社會影響,出行活動受影響、銀行借貸受影響、子孫上學、就業政審受影響。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算清信用賬后,不少機主實現了從想不通到想明白,從被動應對到積極應對的轉變。
二是算清法制賬。在進行宣傳教育的過程中,墨江縣十分重視講清變型拖拉機報而不廢存在的安全隱患。使廣大機手明白操作使用已經注銷報廢的變型拖拉機是一種違法行為,必須承擔記12分、罰款200-2000元的法律責任,在發生較大以上事故時甚至要承擔刑事責任。使廣大機手明白已經注銷報廢的變型拖拉機不按規定進行解體是一種違法行為,違法成本大、后果很嚴重,面臨承擔相應的民事刑事等法律責任。
三是算清經濟賬。墨江縣在進行變型拖拉機報廢拆解過程中,拆解企業以開展拆解為己任,促進安全為目標,始終關注關心群眾利益,在回收報廢拖拉機過程中,做到以誠取信,即:由機主直接送到報廢拆解廠的每噸的收購價是2000元,拆解企業上門服務回收報廢機的是每噸給付1800元,1800—2000元/噸是指整車毛重,而不是除去油、車輪等非鋼鐵類,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建立“六機制”,做實服務工作
一是建立上門服務機制。以在鄉鎮一級設置收購點為依托,就近就地開展變型拖拉機報廢服務,工作開展延伸到村民小組,不僅減少了拖拉機機主往返途中的費用支出,而且減少了待報廢變型拖拉機運送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二是建立拆解激勵機制。對設置在鄉鎮的專職拆解人員,建立激勵機制,對成效明顯的專職拆解員實行現金獎勵,鄉鎮一線拆解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三是建立全面排查機制。墨江縣農機安全監理站在開展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過程中,將已經注銷報廢的變型拖拉機信息傳送到拆解企業,拆解企業又充分利用了在鄉鎮一級設有“收購點”、“根系觸角”的特殊優勢,對標對表,開展“點對點”、“一對一”的排查。對符合條件已經公告注銷的變型拖拉機駕駛人進行重點宣傳、說服教育,讓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報而不廢”的危害性。
四是建立信息互通機制。建立跨區域買賣注銷變拖信息互通機制,同一拆解企業在不同地區分公司或合作企業之間將買賣注銷變型拖拉機信息進行互通,追蹤開展宣傳工作,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機制。
五是建立協商協作機制。墨江縣農機安全監理站與拆解企業之間建立了協商協作機制,定期不定期地召開會議,總結工作中取得的好經驗好方法,分析拆解過程存在困難及原因,研究解決存在問題,有效地促進了拆解工作的順利進行。
六是建立讓利于民機制。引導拆解企業始終堅持“顧全大局,讓利于民”的經營理念,兼顧群眾利益,在實際操作中,分別按照2000元/噸、1800元/噸的價格回收已經注銷報廢的變型拖拉機。由于價格公平合理,得到了不少變型拖拉機機主的認可。
七是建立部門聯動機制。認真落實信息互通制度,探索建立變型拖拉機監管信息互通共享平臺,實現變型拖拉機及駕駛人登記、檢驗、注銷報廢、協查、違法違規等信息實時有效互通互聯;配合公安交警開展執法工作,查處變型拖拉機無牌無證、非法拼改裝、違法載人、超速超載、違反禁令標志、逾期未檢驗以貨車及假冒套用拖拉機牌證等交通違法行為;深入開展公安交警、交通運輸、運政管理參與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檢查指導,對全縣15個鄉鎮開展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工作進行檢查督促指導。
經過努力,墨江縣變型專項整治初見成效,廣大群眾的思想觀念實現了由等待觀望到主動配合的轉變,農機安全監理網格化監管體系更加科學,報廢折解穩步推進,依法注銷變型拖拉機1211臺。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農機安全監理站 馬鈺華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