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體加速發展,社會、農戶都認可,政策傾斜支持的同時要引導健康發展
“去年,全縣糧食總產‘十一連增’。這其中,以德強農場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功不可沒。” 張登福介紹,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陵縣積極探索土地規模化經營路子,大力扶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縣備案的種糧大戶有56戶,注冊家庭農場18家,合作社910家,全縣流轉土地總面積10.2萬畝。
馮樹強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農民,在北京打拼多年。“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讓我看到了建家庭農場,做現代農業運營商的巨大機會。”
縣里的傾斜支持更加堅定了馮樹強做大做強的信心。目前陵縣節水灌溉項目已在德強農場實施,建成后旱澇都不怕。縣發改委主動為農場申請物聯網示范工程區域試點。德州市農科院把德強農場作為示范基地,提供先進品種和先進技術實驗示范。
“政策支持非常給力。”但馮樹強也坦言,農場規模擴大以后,面臨著農忙季節大型農機不足,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不夠,農業保險賠付標準太低等現實難題,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支持。
“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取得了社會和農戶雙認可的良好效果。愿意下鄉的工商資本越來越多,農民流轉土地的意愿也越來越強。” 陵縣農業局局長劉明偉介紹,下一步在促進新型主體進一步健康發展的同時,要著力解決好兩大問題。
其一,有的地方以爭取項目、扶持資金為第一動力,盲目流轉土地,新型主體普遍弱小,910家合作社只有3家全國示范社,接下來要重點做好提質增效工作。
其二,對工商資本下鄉,下一步要加強事前審查,事后監管:看工商資本有沒有能力做農業?流轉土地后干什么?是否會損害農民利益?嚴防以發展農業的名義要地、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