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羅平縣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 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林業建設目標,走出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化發展相互促進的路子,形成了生態建設全方位融入民生,改善民生促進生態保護的良性發展,實現了森林面積與蓄積量雙增長,生態與民生的最佳結合。在全面實施“森林羅平”發展目標的同時,羅平縣強化珍貴樹種保護和培育,既增加了國家珍貴樹種資源,又提高了森林質量。該縣現有天然林面積127.6萬畝,有國家珍貴天然樹種面積8.956萬畝,樹種主要有旱冬瓜、麻櫟、滇楸、紅椿、香樟、木荷、銀杏、酸棗、櫸木等18種。
自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工程以來,該縣累計培育以旱冬瓜、麻櫟、酸棗、滇楸、紅椿等國家珍貴樹種苗木1000萬株,完成以旱冬瓜為主的珍貴樹種混交造林3.9502萬畝,目前保存面積在3.5萬畝左右,保存88%以上,近三年發展保存率達90%以上,林木長勢良好。由于旱冬瓜等國家珍貴樹種生長速度快、材質好、經濟價值高,群眾很喜歡這個樹種。以自然村發展為例,富樂鎮樂峰居委會堵雜村70余戶400多人,近年來以實施退耕還林、荒山荒坡造林,共計發展了3000多畝旱冬瓜。
為大力發展國家珍貴樹種,羅平縣在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下,破解發展難題,突出發展重點,規劃發展綱要,明確發展目標,不斷夯實發展基礎,提升發展水平,把發展國家珍貴樹種與建設生態、改善民生相結合。把紅椿、旱冬瓜、滇秋等珍貴樹種苗木納入年度種苗生產計劃,年度生產不低于120萬株,實現了苗木自給的同時還銷往周邊廣西的西林縣、貴州的興義市;以城鄉綠化帶動香樟、銀杏等鄉土樹種發展;借勞動力轉移的東風,引導群眾充分利用農村閑置箐溝、坡地大力發展旱冬瓜、滇楸等速生珍貴樹種;以政府主導,林業工程帶動與支持和培育大戶造林,大力推進縣域荒山荒坡綠化造林,發展珍貴樹種相關企業15個,珍貴樹種產業總產值達5600萬元,相關從業人員達2500人,發展國家珍貴樹種在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率達0.89%,探索出一條發展國家珍貴樹種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