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縣農科局把發展淡水漁業作為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重要內容和增加漁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依托優越的自然資源和寬闊的電站庫區水域,在充分考慮水庫功能及環境保護的基礎上,以高原生態淡水魚庫區網箱養殖和池塘養殖為重點,以寧洱渝湘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多措并舉,積極發展名、特、優魚種,大力發展高原特色淡水漁業。
強化科技措施落實,積極引進良種良法
加強淡水養殖培訓和技術指導,引導江河庫區周邊居民發展網箱養魚、稻田養魚。通過調整水產養殖品種結構,推廣優良品種和標準化、規模化池塘精養技術,促進淡水養殖多元化發展。形成了以全雄性羅非魚養殖為主,鯉魚、草魚、鰱魚、鳙魚養殖為輔,美國斑點叉尾鮰、鱘魚、鱒魚、大口鯰、淡水藍鯊等優質、高效、市場前景好的名優水產新品種并舉的養殖格局。不斷擴大美國斑點叉尾鮰、淡水鯊魚的養殖示范規模和推廣力度,新引進匙吻鱘、丁桂等名優品種,積極探索漁業發展新路子,為促進漁業提質增效和新的增長點尋求新的養殖良種。2013年,淡水漁業養殖總面積達2.6萬畝,總產值超過9720萬元。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培育休閑漁業發展
一是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建設項目資金,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加強低產漁池改造和水產品市場、水產品加工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強漁業發展后勁。完成了近5000畝冷浸低產田和老舊魚塘清淤擴容的改造,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增氧機械5臺,投餌機45臺。
二是建設休閑漁業基地,培育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立足資源優勢,積極培植休閑漁業。一家家集垂釣、休閑、餐飲、娛樂為一體的休閑魚莊運運而生,休閑漁業成為我縣社會主義新漁村增收亮點。截止2013年底,全縣休閑漁業養殖戶發展到31戶,養殖面積620畝,比單純養殖畝均增收1000余元。
加強漁業行政執法工作,確保淡水漁業生產安全
為切實達到對境內水生生物資源及漁業生態環境的保護,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積極采取四項措施,確保取得實效。一是加強漁業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提高人民群眾保護野生魚類資源的意識;二是公開舉報電話,積極受理群眾舉報并及時查處違法案件,增強廣大群眾愛魚、護魚意識,加大社會監督力度;三是通過采取主動出擊,加強河流流域巡查,對重要河段、時段進行監控,組織執法人員在電、毒、捕魚多發河域蹲點巡查以及與相關單位聯動等多種措施加強整治,有效制止違法行為;四是加大處罰力度,對違法捕撈、銷售野生魚類行為,制造、銷售禁用漁具行為和電魚、毒魚行為,發現一起、打擊一起、處理一起,保持打擊漁業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一年來,出動漁政執法人員232人次,拆除漁壩二座,拆除違規網具8張,沒收非法電捕魚工具27件(臺),發放《責令整改通知書》13份。受案處理毒魚案件2起,給予9人行政處罰罰款。